根据公开信息,香港地区的Telegram群组在近年社会事件中被广泛用于组织活动,其功能与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群组功能与组织模式
1. 去中心化串联
群组按功能分为文宣组、哨兵组、战术讨论组、物资协调组等,覆盖示威策划、信息传递、资金筹集等环节。例如"哨兵组"实时通报警方部署,单日可发数万条消息;"大消物组"负责撤退路线规划及物资调配。
部分群组规模庞大(超20万人),采用加密通信、阅后即焚、匿名管理等功能规避监管,形成"无领袖但高度协同"的行动网络。
2. 暴力行为煽动与教学
群组内传播袭警教程(如割颈、投掷)、破坏公共设施指南(拆栏杆、烧电箱)、甚至"杀警攻略",并收集国际暴力案例作为参考。
2020年5月,警方捣毁"实用工程知识分享频道"群组,逮捕管理员,该群组涉煽动制造及警员。
二、违法活动与典型案例
1. 人肉搜索与恐吓
"老豆搵仔"等群组长期恶意曝光警员及官员个人资料(如邓炳强家属信息),并策划"popomon go"等针对性威胁活动。
2019年11月,该群组因违反平台条款被关闭,疑与香港法院禁制令相关。
2. 性暴力与犯罪温床
2020年曝出类"韩国N号房"事件,群组要求会员提供伴侣私密影像作为"入会验证",交换未经处理的性剥削内容。
另有群组成为诈骗工具,如诱骗未成年人参与"手机口"电信诈骗(通过转拨电话协助境外诈骗)。
三、监管回应与争议
1. 法律行动与平台责任
香港警方多次以"串谋公众妨扰""煽惑暴力"等罪名逮捕群组管理员,并依据《港区国安法》要求平台配合移除违法信息。
部分平台(如Telegram)以"加密隐私"为由拒绝提供用户数据,引发执法障碍。
2. 禁用传闻的澄清
2024年3月,港府驳斥彭博社"23条立法将禁Telegram"的报道,强调公众咨询中的禁令提议仅为个别意见,无计划禁止任何社媒平台。
附:历史背景
Telegram因其强加密性,曾被极端组织"国"及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用于策划暴力活动。 在香港"修例风波"期间,该平台成为示威者核心工具,但也因纵容违法内容持续面临法律与道德争议。
tags标签:TG纸飞机中文版(14)纸飞机下载(23)
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fttlfcc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