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相关信息,Telegram平台存在严重的公民个人信息非法交易问题,相关违法行为已被执法部门严厉打击。以下为关键事实及防范建议:
一、非法数据交易模式
1. 贩卖链条
犯罪团伙通过Telegram群组批量贩卖公民个人信息(如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手机号等),单价低至0.5元/条,部分群组提供包月无限查询服务(500元/月)或永久查询权限(2000元)。
数据来源包括黑客攻击、企业内鬼泄露等,涵盖金融、快递、电商等多领域,单次交易可达数十万条。
2. 犯罪工具
"社工机器人"被用于自动化搜索个人信息,输入需求即可获取隐私数据。
虚拟货币(如USDT)成为主要支付方式,逃避监管。
二、执法与治理进展
1. 打击行动
王某犯罪团伙在重庆、成都等地通过Telegram贩卖证券投资者信息,已被警方查处。类似案例中,嫌疑人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起诉。
2024年9月起,Telegram应执法要求开始向美国提供涉恐、诈骗等犯罪活动的用户IP与电话号码。
2. 政策监管
中国《数据流通安全治理实施方案》明确要求完善数据安全体系,防范非法交易。
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涉嫌"帮助络犯罪活动罪",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。
三、安全防护建议
个人层面:
避免在社交平台公开敏感信息(如住址、身份证照片);
定期更换密码,启用双重验证。
企业层面:
加强内部数据访问权限管理,防范内部泄露;
采用网易数帆等数据治理平台,实现全流程安全监控。
注:个人信息交易属严重违法犯罪,公民应向网信、公安部门举报相关线索。
tags标签:纸飞机官网(18)tg纸飞机官网(6)
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fttlfcc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